作者注本剧主旨:新帝王莽,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知识分子皇帝,也是我国极权专制社会第一位通过“禅让”登基的皇帝。正因为“禅让”,千百年来,在所谓正统观念主导下,王莽在人们大脑里留下的是历史恶人形象,他虚伪凶险,是个“篡逆贼子”。本剧却根据一些史料(略有虚构),拟复原一个相对客观的王莽,并体现“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我国这一古老而领世界之先的民本思想。另,王莽的“托古改制”,或许也能启人思考。剧本并非围绕某一中心故事展开跌宕起伏的事件过程,而是以“轶事”的形式,撷取生活片段,概括了王莽在朝主政、居家、代汉、改制、败亡的半生经历,多侧面地表现王莽的性格特征,塑造王莽“这一个”的人物形象。——作者于则愚堂
时间:接前场
地点:王府前厅
人物:王莽、王宇、刘歆、院公
[王莽持书卷上。
王莽:高居庙堂忧社稷,退处家中读诗文。达则兼济天下事,穷时独自善其身。
本侯王莽,曾官至大司马领尚书事,位压群僚,忧心社稷。先帝母后王氏政君乃是老夫姑母,对我王氏一门十分倚重。伯父王凤与三位叔父,及至老夫,俱曾掌大司马之职,为刘家天下操持。不想先帝龙驭上宾,无有子嗣,定陶王刘欣乃先帝之侄,登基继统,是为当今圣上。我观当今圣意,似有提携其祖母傅氏及母后丁氏家族之意,是以上疏奏本,辞却官职,既为让贤避路,也在远祸消灾。想我王莽,原本白衣,并不在官场沉浮,居家奉母尊嫂,读经交友,倒也逍遥自在。今又辞朝还家,数日以来只与诗书作伴,好不快意人也!
(唱)我王莽少年时也曾坷坎,
父早丧兄早亡灾接祸连。
高堂母身多病靠我养赡,
寡居嫂抚幼孤需我悯怜。
众叔伯一个个官高爵显,
独我家这一门生计维艰。
幸有那众叔伯亲情未断,
接济我奉母尊嫂清贫度日以苦为甜。
拜名师交学友学海舟泛,
易书诗礼春秋日夕钻研。
叔伯家众兄弟裘马声色终日沉湎,
惟有我书作伴甘守清贫处之泰然。
我姑母为太后朝中势焰,
圣旨下登龙庭我入朝为官。
官做至大司马躲祸避难,
辞官职一身轻我又回转家园。(落座)
王莽:我儿走上。
[王宇内:来了!上。
王宇:侯门大公子,王宇是我名。堂上一声唤,趋步见爹尊。
(进屋)参见爹爹。
王莽:嗯,你兄弟哪里去了?
王宇:方才未见,待孩儿问来。(出至门外,唤)
老院公。
[院公内:来了。上。
王宇:可知二公子哪里去来?
院公:适才见与三五家丁打马走去,却不知去向哪里。
王宇:知道了。(进屋,院公下)
启禀爹爹,适才院公言道,我兄弟与三五家丁打马走去,想是趁今日天气晴和,去至野外,走马弯弓,习骑练射。
王莽:方才我打从账房经过,见我家又添置了许多田亩,想我未在家时,尔等可有占田霸产之事?
王宇:并无占田霸产,皆是田主或因一时急难,变卖与我家。
王莽:哼,变卖了田产,他们又将何以为生业!
[王宇语塞。
王莽:近日读何书来?
王宇:读了书经内“五子之歌”。
王莽:背一章我听。
王宇:是。“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王莽:讲来。
王宇:爹爹指教。
(唱)昔日尧舜行禅让,
天下为公称圣王。
夏启建国私天下,
世袭传子与太康。
太康荒淫误国政,
畋猎百日不收缰。
国民怨愤后羿起,
驱逐太康身逃亡。
王莽:嗯,太康失国的故事,后来呢?
王宇:(唱)太康失国后羿把权来掌,
立太康弟仲康做了夏王。
仲康短命又立其子名相,
立又未久后羿废相自王。
可叹夏朝世袭将将两世,
江山改姓此王已非彼王。
四十年后相有子名唤少康,
少康复国才又做了夏王。
王莽:其间教训如何?
王宇:正是孩儿方才背过的书中所训:
(唱)贪女色恋后宫内作色荒,
纵游乐迷射猎外作禽荒。
沉酒宴醉歌舞甘酒嗜音,
造华屋美装饰峻宇雕墙。
几桩事有一件足以亡国,
古时人作教训意味深长。
太康失国,皆因王纲失道,其弟五人作“五子之歌”,道明悔意,可谓教训深刻。
王莽:哦,尔所言道,太康失国皆因王纲失道,纵欲亡国。如此说来,王纲有道又是怎么样呢?
王宇:(语塞)这个——请爹爹训教。
王莽:听了——
(唱)我儿读书有得于心,
鉴古知今是非分明。
浅尝辄止不求深解,
从今往后还需精进。
王宇:爹爹训教得是。
王莽:(唱)五子之歌首章有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尔既读书何以不见?
一目带过忒也粗心!
王宇:是。
王莽:(唱)国家根本在于其民,
其民安定国自太平。
太康失国失在忘本,
以民为本必不荒淫。
王纲有道道在四字,
民为邦本谨记在心。
王宇:爹爹所论极是。
[院公上。
院公:禀明老爷,刘大夫来访。
王莽:哪个刘大夫?
院公:光禄大夫刘歆刘大夫。
王莽:哦,说我出迎。
[刘歆上,王莽迎。院公下。
刘歆:侯爷。
王莽:刘大夫。(示意王宇)见过刘贤叔。
王宇:见过刘贤叔。
刘歆:有礼。
[王莽、刘歆落座,王宇侍立在侧。
王莽:大夫乃我朝大学者,日夕陪王伴驾,以备顾问垂询,本侯今乃一村夫,何劳大夫屈驾来访?
刘歆:侯爷若不是今日村夫,我还不登贵府之门呐!
王莽:哦,哈哈哈——(与刘歆开怀畅笑)
王莽:大夫遵奉上谕,总校宫内秘藏古文经书,可是有以教我?
刘歆:正欲与侯爷讨论一二。
(唱)昔日里秦始皇焚书坑儒,
一时间天底下文字荒疏。
我高皇定汉鼎逐得秦鹿,
今文字传儒经儒教复苏。
王莽:(唱)今文经皆是由我朝传录,
与古意只怕是难免隔殊。
幸喜得孔府内夹壁显露,
先秦时六国字古文经书。
刘歆:(唱)古文经现于世儒生有福,
孔圣人后世孙无私献出。
朝廷上视如宝宫中收住,
每日里训古字校解经书。
王莽:幸赖大夫每日总校宫内秘藏,还将秘藏古文经书抄出宫来,使天下士人皆能一读,切磋学问,大夫好功德也!
刘歆:侯爷夸奖。闻得侯爷在古文经《春秋左传》上多所用心,必有心得。
王莽:大夫指教了。先师孔圣作《春秋》记载史事,因记事简略,言辞隐晦,就有公羊、榖梁二传,解读《春秋》之义。只是于今所见二传,皆是前人口传下来,我朝之人录出。此后幸有以先秦古文字著就之《春秋左传》现世,且著述之人左丘明与圣人同一世代,据我看来,左传较之公羊、榖梁二传更接近圣人之意。
刘歆:侯爷言之有理。想那先师孔圣著述春秋史事,行文过于简略,公羊、榖梁二传于中探究“微言大义”,终不免揣测发挥;左氏春秋将圣人所记之事一一详尽叙明,叙事之时圣人持何立场,作何主张,自在叙事之中。且左氏与圣人同世代,与圣人或有交流也未可知,左氏春秋好恶与圣人同耳!
王莽:久知大夫于左氏春秋多有考究,愿请教一二。
刘歆:侯爷高抬,愿先闻高见。
王莽:如此本侯先冒失抛砖了。
(唱)吴王阖闾春秋末,
攻入郢都破楚国。
十二年后重来过,
吴王夫差又操戈。
楚臣慌张胆吓破,
惟有子西辨韬略。
昔日阖闾民合作,
今日夫差民背却。
夫差貌似强凌弱,
失了民心已自堕。
子西论事观民意,
君权在民孔子说。
刘歆:是了,昔日吴王阖闾大败楚军,攻破郢都,楚国险遭丧亡。每念及此,楚国君臣无不心有余悸。十二年后,阖闾之子夫差又大起兵马,威逼楚国。正在楚国上下一片惊慌之时,惟有子西言道,昔日阖闾在其国内与民同劳逸,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雕镂,深得吴国民众之心,故能战胜楚国。今日夫差骄奢淫逸,民心背却,貌似兵多将广,其实已先自败,楚国无忧矣。左传记载此篇,正合孔圣“君权在民”之论,与先贤民本之说一脉相承。
王莽:正是君权在民,大夫再听。
(唱)昔日里邾文公卜迁于绎,
卜辞曰于民利于君不利。
众臣下一个个苦行劝避,
邾子道民之利即我利何来不利?
天生民而立君保民为利,
保民利乃国君使命之利。
邾文公排众议不听劝避,
终将那国都城迁至于绎。
刘歆:不错。邾文公欲迁国都,先行占卜,卜辞却说迁都于民有利,于君不利,众大夫因此劝阻迁都。邾文公言道,于民有利即是于君有利,天生斯民,为民立君,保民乃君之使命。邾文公不听劝阻,迁都于绎。左传所记,恰是先贤“立君保民”之论也。
王莽:好一个立君保民,大夫再听。
(唱)郑国人常聚集乡校论政,
对国事说好歹议论纷纷。
有大夫恐不利欲毁乡校,
国相爷公孙子产态度贤明。
他言道民议政无非说善说恶,
说恶时我改之说善我行。
民议政可为师何毁之有?
本应该行善政消解民怨;岂能够以权势压制民声?
刘歆:着啊,郑国人时常聚集于乡校,对朝政说三道四,大夫然明恐其于政不利,欲使国相公孙子产将乡校毁却。子产贤明,言道,国人议政,无非说好说歹;说好,我等实行;说歹,我等改正;民意正可为我等为政之师,乡校何毁之有?民怨只可以善政消弭,岂能以权威强压?子产不毁乡校,政以民为本,深得孔圣嘉许。
王莽:好一个政以民为本,大夫再听。
(唱)季氏犯上操国柄,
以臣之位逐鲁君。
数年鲁君死于外,
国民如常不动心。
赵鞅不解问史墨,
史墨一语道分明。
为君不能尽民责,
民忘其君也常情。
刘歆:此事么,更有一番道理。季氏以下犯上,驱逐鲁君,国政自为;数年之后,鲁君死于外地。此事本不合伦理,然则鲁国民众对季氏犯上、国君客死却无任何议论。赵鞅不解,问于史墨。史墨言道,鲁君在位不能勤于民事,未尽为君之责,被季氏驱逐,国民自然将其忘却,即便死在外地,也无所议论,更无从引发抗议。季氏驱逐国君,君臣易位,先师孔圣并无非议,左氏春秋将史墨一番言语道出,依旧是先贤民本主张使然也。
王莽:哦,纵然君臣易位,其是其非,也依民本而论么?
刘歆:依民本而论。
王莽:大夫好见解也!
刘歆:本在事理。啊侯爷,我看今日天色不早,暂且告退,改日复来造访。
王莽:送大夫。
[刘歆下。
王莽:正是:天下众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居之!
[王莽下,王宇随下。
[幕合。
——待续
【作者简介】李丹,则愚堂主,天津人,作家、摄影家、书法家和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