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关注的焦点走偏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幸福调查”本身还是有相当意义的。
要了解国人的“幸福”,有比《你幸福吗》更可信的信息源。
2012-10-13 第 2215 期
今日话题 | ||
| “金钱买不到幸福,但确实带来了一种更令人愉悦的痛苦形式。” ——斯派克米·利根(Spike Milligan) | |
| ||
| 中国人在近20年更富有了,但幸福感没有成比例上升 1990-2011年间中国人幸福感的变化(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金钱买不到幸福,但确实带来了一种更令人愉悦的痛苦形式”,虽说这只是喜剧演员斯派克米利根的一句玩笑话,但他很清晰的写出了“中国人更富有了,却没变得更幸福”的状态。 一方面,从1990年至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深化,中国实际人均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翻了数倍。但另一方面,在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经济学教授理查德·A·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汇总了几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人幸福指数的调查后,他却发现在这20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中,中国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明显上升。 根据他的调查,在1990年到2010年间,中国人的幸福感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一个“U”形。生活满意度从1990年到2005年前后,呈下降趋势,到2010年有所恢复,达到了略低于1990年的水平。 一个稍早的研究也证实了中国人没有更幸福的观点。在2008年5月心理学期刊《幸福研究》刊登了一份调查,该调查涵盖了中国1990-2000年十年的数据,显示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里隐藏的悖论 ——中国人腰包越来越鼓的同时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喜悦,相反,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却在降低:1990年时28%的中国人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到了2000年,“非常幸福”的中国人比例降到了12%。而对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1990年平均73%的中国人满意自己的生活,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字降到了65%。这种下降遍布农村、城镇和几乎每个收入阶层。…[详细] | |
| ||
| 不同国人的幸福感在近20年发生了分化 幸福感在不同中国人间分化(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理查德·A·伊斯特林还发现了另一个趋势:即中国人的幸福指数20来年发生了巨大的分化。2007年,收入水平最低的三分之一中国人中,只有27%表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这个数字与1990年的42%相比出现下降。收入水平最低的三分之一人口所反馈的健康状况也出现下降,这些人当中自称健康状况良好或很好的比例下降到了44%,在1990年时,这个数字是54%。 其实这种“高收入者更幸福,低收入者更不幸福”的现象并不孤立,理查德·A·伊斯特林的研究中还发现中国的转型与中欧及东欧国家的转型,在若干方面存在相似性。中东欧国家的生活满意度数据,与中国相似:几乎所有处于转型期的国家,生活满意度最初都出现下降,随后又回升到了略低于转型前的水平。与幸福感变化的U形走向相伴随的,是出现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足,以及随后这些现象一定程度的好转。…[详细] | |
| ||
|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 |
| ||
|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幸福指数排名仍需要进步 中国幸福指数全球排名125(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争取幸福”显然是个世界级的热门话题。今年7月,英国首相卡梅隆在全英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国民幸福指数的调查,藉此作为提高国民幸福感的依据。在2010年3月,《纽约时报》甚至比对盖洛普的幸福感调查标准,找出了全美国“最幸福的美国人”。在中国,广东省也把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执政的主要议程之一。 而随着2012年4月2日,联合国《第65/309号决议》开始生效。联合国大会也首次将“幸福”正式列入全球议事日程。“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目标”,“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幸福安康”,决议这样写道。 虽然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国人的“幸福”问题,也在着手改善。但和其它国家对比,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并不高:经过2005到2009年四年时间,汇总了155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受访者的数据后,《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10年对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幸福指数排定了座次,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在15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5位。…[详细] 在另一份联合国的统计中,中国略有进步。这份名为《全球幸福指数》的调查时间跨度在2005-2011年,在报告中,中国内地幸福指数不及5分(满分10分),在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112位。…[详细] | |
| ||
|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勃兰·特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 |
| ||
| 让中国人幸福只需常识 幸福与平等(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经济学人》在2011年10月12日发表了一份衡量幸福指数的报告,报告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了从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中提取的数据分析了“幸福”、“收入”和“平等”的关系。在参与幸福感调查的主要国家里,中国人的幸福感指数不容乐观。而且感觉最好的中国人和感觉最差中国人的感受(幸福落差)出现了巨大的分化。 这些数据证明了:虽然国民收入虽和幸福有密切关连,但心理和社交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也是幸福关键。幸福没有想象的深奥,营造出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即可。这里还有一个来自“幸福国度”不丹的例子,这个国家正在用实践践行如何“用常识追求幸福”。 不丹老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早在40年前就提出,应将“国民幸福综合指数”(Gross NationalHappiness:GNH)用作一个衡量国家进步程度的尺度,作为一种与国内生产总值(GNP)有别的模式。不丹还将幸福定义为“令人陶醉的环境、充满活力的健康、牢固的人群关系、有意义人生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地处印度和中国两强之间的内陆山国不丹,虽然仍是世界上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不足80万,人均月收入仅为110美元左右,多数人口年收入不到2000美元。但由于不断追求以上几点,在《商业周刊》的评选里,它成为亚洲最幸福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排名前八。…[详细] | |
结论:中国人幸福不幸福,想要答案只需常识;要中国人变得更幸福,也只需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