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街道各类店铺惨遭“统一整容”


近年,各地整风行动也愈演愈烈

不经眼见抬头甚至发现

原本琳琅满目的店招

居然都已经变得整齐划一

统一的尺寸、颜色、字体

严谨一点的甚至字号都一样

原本五颜六色的长街像穿上了统一的制服

仔细回想一下

“统一店招”近些年早已在

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实施

有些地方已经偃旗息鼓

但更多的地方依然如火如荼

此情此景网友们纷纷选择原地爆炸一波

别说逛街了,走在这样的街上

逛街如上坟,购物如奔丧

堪称是一场灾难性的中国社会美学泥石流

消费者率先懵逼:

我是谁?我在哪?

我应该去哪买瓶水?

满眼迷离,看不穿这世事

店家也是有苦难言:

招牌本来就是凸显自己的店铺的

现在千店一面,又淹没到了茫茫人海

最惨的还是VI设计师:

恨不能掀桌而起

被辣哭了眼睛又要面临失业恐慌

店招是历史发展结果

广告牌对一个城市来说

的确是外在形象的一部分

其实中国的广告牌历史起源很早

古人很早就明白了“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道理

早在东周时期就出现了招牌广告

不过那时候的店招不叫店招叫幌子

最开始的幌子也比较简单粗暴

卖什么就挂什么在门口

即便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

▲悬挂标志物作为宣传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

到了宋朝,朝廷取消了宵禁

街市小店更加繁荣

竞争随之而来变得激烈

幌子也就更受重视

自然而然演化出更多花样

不仅各种平面招牌

甚至出现了霓虹灯广告牌的雏形

外面写上字里面点上蜡烛造一个灯箱

让自己的店铺在夜市上更引人瞩目

一晃进入新时代后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商业也是异常繁荣

但电视、互联网等渠道还远未普及

所以醒目的广告招牌依然是

商家展现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

但那时还未出现真正的平面设计行业

所以大多店铺都是由书法家题词

然后再刻板做成招牌

随后到了80、90年代

经济更加昌盛

实体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平面设计行业经过多年发展

也已经广泛服务于商业展示

并且各种制作技术也已较为成熟

这时的店招也就呈现出井喷式发展

各类字体、花哨的平面图案

都出现在了广告招牌上

与此同时夜生活的丰富

更是催生了霓虹灯在广告招牌上的运用

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霓虹店招

在夜晚格外醒目

夜空中亮起的“霓虹店招”

更是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

迷离、魔幻、性感、危险

就连导演王家卫都不厌其烦地表达这种特质

并且这种灯红酒绿的店招

还和赛博朋克艺术产生了共通的美感

整改没错,错的是统一

此时我们再来对比整改后的店招

一条街一模一样的复制粘贴

没有了个性、特色,丑的整齐划一

其实原本的店招也并不是说

每家都很好看、很有设计感

但正是这些老旧残破、五颜六色的店招

密密麻麻的堆砌在一起

让我们看见不同个性的交融之美

看到一个生动鲜活的城市

当然,不是说店招整改有错

店铺招牌破损

户外广告胡乱设置等行为

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影响了市容市貌

确实需要规范、整治

但“一刀切”式的统一整改是错的

政府整改的初衷是好的

错就错在采用“一刀切”的手段

统一化处理招牌没有个性、特色

也失去了城市美学

店招应该如何整改

既然整改是有必要的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整改呢?

台湾士东市场的改造

就向我们展示了设计的魅力

原本菜市场内都是辣眼睛的招牌

一言难尽的配色,一定要大的字

经过简单的改造后

颜值瞬间提升八倍不止

只要加以设计,格调高了

菜花都能当插花卖

再脏乱差也可以拯救

只要依据店铺本身的特质

加上灵感的创造就是幡然一新的风景

招牌本身存在的意义

就是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提高店铺本身的竞争力

设计就是在为这个需求提供助力

我们可以看更多的实例

早在1980年代

香港就开始拆除不合法的招牌

到2009年香港再次大范围整改不合规范招牌

期间大量招牌被拆除

但多次大力拆除整改却未能根治

相反形成了香港独特的城市风貌

于是香港一些区域就做出了“退让”

不再一味拆除而是制定规范

例如让外伸的招牌采用垂直型而非横向型

再说到日本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日本的街头

一块块形形色色的店招

错综在街道两侧

为无数摄影师和画手增添了灵感

未见统一,未见拆除

难道日本的店招是放任发展的吗?

其实不然,1949年

日本就颁布了《屋外广告物法》

没有简单的描绘说“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含糊不清的规定

而是详细的限制了招牌的

位置、尺寸、形状和色彩等方面的内容

到2007年又修订招牌制定条例

前后花了7年时间调研,征求商户意见

直至2014年才正式发布

一旦条例发布便严格依法执行

当初麦当劳入驻京都

也不得不按照当地的规范改了招牌颜色

由此可见,店招规范、整治

可以先由政府统一化规定

而后交由设计去实践处理

象君在这里也提取了一些优秀的店招设计

给大家一起分享

其实招牌不需要多大、多鲜艳

好的设计足以体现店铺的性质与特征

在规定之内一样可以让自己的店铺很独特

展现年轻一代的创意

还兼具设计感和烟火气

21世纪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换句话说,设计是基于

“人和人、人和物品、人和城市”的关系

而不是单纯的功能本身

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店铺招牌的改造确实有必要

但形式上可以有所改变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

虽然快速直接

但其实是对城市街头美感的打击

倒不如把种种设计问题

转换成提升城市美学的机会

- END -

原标题:中国街道惨遭“统一整容”!各类店铺傻傻分不清,网友:还我当年的烟火气!

来源:搜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如果喜欢,请动动你的金手指传说出去>>>>>>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