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一“盆”城市两江水 作者:智圆

   福州因榕树遍布大树小巷河畔港叉而被称为“榕城”。

    榕树(Ficus microcarpa)为桑科榕属乔木,生长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中。榕树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其自枝条上生长出气生根,向下伸展,抱石而固,入土成干。即便是不抱石不入土,其也能相互缠绕在一起,经过摩擦皮开肉绽后分泌出白色乳胶状液体,最终将无数气根粘接融合为整根树干。榕树树龄极长,可达数百年。其树高可达30余米,向四面无限伸展。仅一棵榕树的支柱根和主干交织在一起,就可形成稠密的树林,是真正能“独木成林”的树种之一。

      福州于山榕树  明眼人 摄

  

   榕城还因坐落在群山环绕中,好比坐在盆中,再加上有闽江和乌龙江流过城市,故称其为一“盆”城市两江水。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儿童的记忆中,在这一“盆”城市两江水中,除了自己的家人、好同学,还有榕城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比如,西湖、闽江、鼓山、西禅寺、晋安河、善溪、北峰。榕城的点点滴滴,几乎已经印刻在脑海中,融化进血液里。

   晋安河是我们喜爱的地方。位于福州东面的晋安河是一条城市的内河。南北流向。那时晋安河不仅有来往船舶,船工的号子,走近晋安河,便能闻到一股浓厚的河泥香味。这是一种郁积已久,慢慢散发出来的味道。晋安河的河泥是那种灰黑的颜色,质地细腻,柔软可塑。学校经常请来做道具。

   其实那是我们感兴趣的不是捏泥巴,而是捉螃蟹。贴近晋安河堤岸,便会在河泥护坡上看见许多小孔,大约一个指头大小,这便是河蟹安居的巢穴。这时候,我们便将事先准备好的小铲子(我们青睐的是那种工地上勾砖缝的小铲子),在洞穴旁边深深地插入,撬起,可能就会有一只或几只螃蟹被起获。不过要小心,因为他们的钳子很有力量,如果被夹到就很难解脱,疼痛难忍;有时一不小心,他们便会逃之夭夭,横着跑,速度还很快,一会就消失在缓缓流动的河水中。

 晋安河的螃蟹个头不大,大约两三公分的样子,一旦被抓到后,我们会将它们放入小瓶子中,这些家伙纠结在一起,毫无秩序可言,互相用钳子打架,跟人类的某些劣根性有些相似。


 

  福州市朱紫坊巷中的小支巷里高高的风火墙——福州老城以木构房屋为主,且厨房皆在屋内。为防一户失火、户户遭殃,又防每年不期而至的那一场场台风,旧城大院之间都建有风火墙,有效地阻断了来者不善之风之火,但和风灶火却被人们留在了生息之地。此巷在旧城改造中将被融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中而可能不复存在。    明眼人 摄(2011年)

  其实,当年福州好玩的地方何止晋安河。福州西湖后边的白桦林也是很有趣的地方。进西湖要门票。我们几个小伙伴通常是爬过马路边上的水闸进入西湖。这条水闸很长,是用水泥和钢丝网做成的,其间很少有落脚的地方;我们一边扒着水闸的上沿,一边用脚试探着下边的落脚处,一点点艰难地往前攀爬,终于“偷渡”到对岸。

   到达陆地后,我们常常是拿着弹弓一路打鸟,在西湖边上,有些茂密的灌木丛,有些年轻的恋人在哪里谈恋爱,有的还很亲密。我们有时也恶作剧使坏,用弹弓袭击他们。当听到叫骂声时,我们知道不好,坏笑着逃之夭夭。

   翻过小桥,来到西湖电影院后边,有静静流淌的河汊,高耸入云的白桦林。河汊边上的水草中,有很多小鱼。其中一种被我们叫成“尖不楞”(音)的斗鱼是我们最喜欢的。这种鱼外形很小,大约两三公分,身上长着彩色竖条,公的身上的彩条尤为鲜艳。公鱼极为好斗。如果你将两只公鱼放在一起,他们开始是互相敌视,突然冲向对方,撕咬起来。

   我们喜欢这种斗鱼。抓鱼的方法很简单,——用那种竹编的簸箕平举用力铲向河边的水草下的部分,然后快速地捞起,这时往往会有几只“尖不楞”或者草鱼苗入网。捞到这些鱼后,我们将它们藏在草丛中,然后冲向河边的小船,用手当桨将小船驶离岸边,在小河岔河里尽情嬉戏。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後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歧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0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闽江上游江面狭窄,岛礁密布,江水清澈,到了下游的福州,江面渐宽,江水也变黄。在闽江流经的福州红山桥往下有一片叫做西河的地方,在这里江面开阔,江边有整片的沙滩。所以,除了市郊的大梦山游泳池以外,这里成为福州人游泳的好地方,也称西河游泳场。

   (西河黄昏,引自百度图片)

   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几个同学的父母,关牛棚的的关牛棚,挨批斗的挨批斗,我们就成为自由份子,夏日的闽江就成为我们的好去处。

   我们几个小伙伴,通常是相约好后,骑自行车穿过市区,沿着三合土路,往洪山桥方向骑行。这条三合土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两边的树木相较市区的要脏很多,树上沾满灰尘。大约骑行几公里后,马路右手边是空军大院,大院的对面,有条小土路,就通向西河。

  神秘的芭蕉林

   这条土路两三米宽,两边是茂密的芭蕉林和龙眼、桂圆林。在这条土路上看到的最奇特的一件事是,路两边曾经零散摆放着一些陶罐,这种陶罐大约有半米高,时有人的尸骨顶出陶罐口,有些渗人。我们猜想,这可能是破四旧是从无名的坟冢挖出来的尸骨,扔到不便,就放入陶罐中。

   到达西河,沙滩上有几处简陋的更衣室,这是用竹竿竹席搭建起来的,里面没有任何设备,只是起到遮羞作用而已。在这里换上游泳裤,将自行车、衣服放在一起,我们就欢呼着冲向江水。

  

(欢迎接续)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