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滚雪球 之 传说重庆
情结重庆 (小说)
发起人:立 伟
(本文纯属虚构)
主要人物:
人物 性别 年龄 身份 定位 故事走向
栗 伟 男 33 联合会宣传部处长 哲学、佛学、文化学者 2002年笔会时是宣传部副部长
罗 亦 女 27 陈尘飞的研究生、参赛者 孤傲、艺术、独善其身 2002年笔会时在国外研修
曹戈(曹哥) 男 40 驻京办副主任 活络、长于关系、操盘 2002年笔会时在牢狱中
乔万丽 女 35 联合会联谊部处长 官场的得利者 2002年笔会时是联谊部部长
高总编 男 48 杂志社副总编、大展秘书长 支配、利欲小人 2002年笔会时降为副总编
袁如瑜 女 25 刘竹海的研究生、参赛者 高才、现实、开放 2002年笔会时为美术系副主任
胡石千 男 78 佳宾、评委 粗懂古玩 老资格 2002年笔会时举办古玩协会
汪奇新 男 73 篆刻家、佳宾、评委 工匠练成的美工大师 2002年笔会时办金石协会
陈尘飞 男 55 画家、评委、美院导师 清高、旧文人气质 2002年笔会时参加
杜古道 男 50 草根书画家、参赛者 城市痞子习气兼才气 2002年笔会时开办书画讲习所
刘竹海 男 58 画家、评委、美院导师 爱才兼爱财、商式文人 2002年笔会时开文化传播公司
唐依土 男 55 峨眉市副市长 基层出生的官员 2002年笔会时退休
郝本才 男 23 唐依土的司机 进城又进机关的农民 2002年笔会时为峨眉文化局科长
其他人物若干。
引子
每个人的一生中,可能都会有许多情感潜埋在心中,挥之不去又不请自来、沉于沧海后浮于山巅、爱上层楼却欲说还休,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情结”。
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一个情里的“结”或许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分结”,“剪不断,理还乱”,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来说,那就叫做“纠结”。
中国的重庆盛产美女。一说是那儿水土好,一方水土养了一方美女;另一说是当年抗战时国民党把上海南京的美女都带到那儿去了,结果……。
栗伟的重庆情结,源自于在峨眉山一次活动中与重庆美女的邂逅。
一
从凌晨开始,三菱吉普就在自重庆至峨眉山的三百多公里大道上一路狂奔,晨曦微露时,到达了雁翎山庄。此时,栗伟已经全身筋僵骨硬。甫下车来,他伸胳膊伸腿,长长舒出了一口气,任凭四下里满目的青翠把两个星期来在重庆郁积一身的雾霾烟瘴之气一扫而光。
雁翎山庄坐落在云雾缭绕、群峰环抱的峨眉山脚下,报国寺附近,是《1997年长江颂中国美术重庆大展》组委会为获奖者和特邀佳宾举办“灵秀峨眉之旅”的下榻之处。借周边自然环境的衬托,拾青石板的小路,倚白墙灰瓦的民居,靠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舍,还有无处不在自然开放的野花......古香古色的山庄很美,就像人们特意给峨眉山安排的一个点缀。
《大展》几经周折走上正轨,最终轰动山城重庆,实属不易。
几个月下来,栗伟领教了曹哥的能力。曹哥是重庆方面《环球经贸》杂志社驻京办的副主任,京城社交界的实力派人物之一。他先是三下五除二就把原来由安徽方面办砸了的筹备工作迅速盘了过来,然后献人脉、拉赞助、找作品、寻大家,串联沟通搞煽动宣传。到了截稿日一看,来稿数量之多,作者大腕名家之众,都出乎意料。上报结果后政府方面一看,很好!于是下达了准国家级大展的批文。接下来又是一番折腾,大展终于成为重庆升格直辖市和当地香港回归系列庆典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为期两周。有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大展》从此一路绿灯。
栗伟和乔万丽算是北京方面的人,都是环球友谊联合会的少壮派处长。按照分工,他们只玩虚的,原则上参加,搞些“政策把关”之类的小把戏,能给会里领导的年终工作总结添个“亮点”就行。让他们借机在重庆转转,结识朋友,拓展友谊,才是会里交待的重点任务。
作为会里最年青的处长,栗伟当然是被会长看好的中层干部。平时恃才傲物、独往独来,不喜欢俗人。当然,在刚入会工作的姑娘小伙子们面前摆摆谱,卖卖关子逗逗笑是有的。他说笑中透露的智慧、尖刻和无所畏惧,常使自己成为Luncheon(午餐会)的中心。姑娘小伙子们和他胡聊都觉得很开心,说有文化。
这些事儿落在会里的一部分官员眼中,怎么都觉得不爽。坐在一起就说姑娘小伙子们被栗伟带狂了、带坏了,带得不听话了。有好心劝他的,可他我行我素,全不在意,甚至在午餐会向那些姑娘小伙子们宣扬诸如在官场“不做软弱可欺的人”的观念,结果,这些人就联手整治那些与他走近的人。
被修理的姑娘小伙,很快都会与栗伟疏远。每每这种事情发生,栗伟就自嘲说与小人共事也算乐事,能碰撞出颇多的黑色幽默。不过,乔万丽从来不参加这种事儿,并且在各种场合说这些人就是出于嫉妒,一个男人多才多艺有什么不好,欣赏还来不及呢。
乔万丽是会里唯一的女处长,比栗伟大两岁。年青时也颇有几分姿色,结果七挑八拣,错过了姻缘。做了老姑娘后就干脆以事业为重,说既然晚了就要等个更好的。此次与会里公认的帅哥栗伟共同被派赴老家重庆,非常高兴。一路上以本地大姐自居,笑靥常开,虽值盛夏,却让栗伟时时如沐春风。
但毕竟人各有志,栗伟是搞哲学和文化研究的,对钱财感觉不够而对学问和文化十分看重。在参展的大家名人面前,无论是仅知点滴还是有所结交,栗伟一概承认隔行如隔山,毕恭毕敬,保持谦卑。乔万丽则不同,从大展开张到现在,她一直穿梭于各位大家之间,或递名片套磁,或直接夸奖几句后就索要字画,让人觉得她忙得不亦乐乎。思想上的大公加大私和做事上的两全其美,和谐地体现在她身上。只是一遇到必要的应酬,她就会热情地叫上栗伟,并且要在人前把栗伟结结实实地夸赞一番,仿佛自己和栗伟同事一场是有前世之缘一般。栗伟觉得乔万丽是性格所致,全无坏心,也就听其自然。
栗伟以前没有到过重庆,只知道它是个雾都,有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虽然隐约听说过这里出美女,却没有真正面对过。直到因协调展会工作来到重庆,在街上一转,叹服并总结道:
“老蒋对重庆流芳百世的真正贡献,是让它美女如云!时髦、风度、气质俱佳。”
“你们北京难道就没有三两个养眼的?”曹哥当时就揶揄道:“重庆妹子没有拉下脸来时还是可以的,不过,充其量是个眼福。一个个吃辣椒长大的,凶得很,做老婆要小心揪你耳朵下来。”
“北京妞儿论长相是属马的,长脸、长鼻、长嘴、长脑门儿,只有脾气和口气是属牛的。因此,咱练成了正人君子,奉行‘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和勿动’原则。”
“看在眼里的拔不出来,掉在地下的拾不起来。颠覆哇,哪天让你尝尝真正的重庆妹子的厉害你才会知道。”曹哥感叹这年头儿男人的知行是不好合一的:“你们那个乔处长说是重庆妹子,但那是被北京水土搞变异了的。”
打前站的说,获奖者和特邀佳宾昨天开始陆续到达。
栗伟后来才知道,杂志社方面背着北京方面在重庆“运筹帷幄”,要在峨眉山“决胜千里”。
袁如瑜 作 《峨眉烟云》
青子 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