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爱因斯坦
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
中国人很喜欢打小孩,这一点是我怎么也想不通的事情。
我曾经去过一个政府部门,这是全市只有几个人能考进来的地方。有一个听众,他告诉我说,他的孩子一岁两个月,被他打了以后,孩子会害怕、会哭,不要他抱。
我就花了半个小时去跟他讲,不要打孩子,孩子还那么小,话都说不出来,你打他干什么呢?等我演讲完了,刚从会场出来,他就追出来,高声地问我:“那几岁可以开始打呢?”
再生气也别动手!
我想从大脑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要打孩子。
我们大脑里有个部分叫前脑,也叫做总裁脑。我们的计划,情绪控制,策略都是前脑负责控制的。前脑一旦受伤,人格可能改变。
所以我常跟家长讲,不管孩子考试考得怎么样,绝对不能拎着孩子的头去撞墙。因为大脑的每个部分都很重要。
比如下图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是听觉皮质。中国人特别喜欢打小孩耳光,你把他打伤了听不见了怎么办呢?
大脑结构图
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
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再怎么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
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
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每个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学习的时候,神经回路会加强。
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
有位89岁的老人家患鼻咽癌,治疗他的时候需要注射放射性的药水,以便追踪癌细胞的扩散。
注射三天后,老人家就过世了。
经家属同意解剖大脑,就发现齿状回这个地方是发亮的,这表示他在注射完放射性的药水后生长出了新的神经细胞。
1998年的这个实验非常重要,是医学界的革命性的发现,但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教育领域。
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所以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没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线”。我们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孩子是要走到终点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学得慢一点,没有关系。人家的孩子练一次,我们的孩子可以练一百次,总是能学会的。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同一窝出生的老鼠,随机分成两组,注射放射性的药水。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简单的迷宫,另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难的迷宫,走出来后才会找到东西吃。
三个月后,老鼠们发育成熟。经解剖发现,走较简单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少,而另一组走较困难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较多。
学习是“学+习”。开窍慢的孩子,只要坚持学习,就能变得聪明。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意思是:别人学一次就会了,自己就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自己就学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即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正所谓“勤能补拙”。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争的是终点,不是起点,要跑到终点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时间需要学习,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于一时一刻,但是情绪处理不当,会使孩子厌恶上学,甚至产生负向人格。
经常打骂孩子,引起不好的情绪,会改变孩子的大脑。
汶川地震以后,曾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地震发生25天之后,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灾人员的大脑,发现主管情绪的大脑部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看到,情绪可以极大地改变大脑。
汶川地震后幸存者脑部变化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写过一本非常棒的书。书中,她说到自己从来不曾因为儿子大提琴拉得不好就去打他。
她说,如果孩子挨了打,他就会从此对大提琴产生恐惧,就可能再也不会去摸琴,他也就不会成为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所以,孩子会因为恐惧而不去做一件事。
你因为孩子数学不好打他,结果他看到数学就恐惧,越恐惧越不敢学习,结果一辈子都可能学不好数学。
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孩子只要喜欢就会去做,而感到恐惧时就会逃避。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
有的时候,你认为孩子具有某个缺点,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尤其不能让孩子有情绪障碍。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负面情绪就会放大。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改变大脑。
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如何对待孩子犯错?正确的答案: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学习。
当你犯错时,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错,重要的是,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
很多家长说,我的小孩喜欢说谎,说谎就要打啊。其实,道理应该反过来,你不打他,他是不会跟你说谎的。
因为在人的大脑里,说真话的时候会用比较少的血,而说假话的时候,需要编很多细节,不然就穿帮了,所以说假话要用较多的血。
而我们的大脑则是天然倾向于用较少的血。也就说,大脑更爱说真话。
另外一方面,当你允许孩子犯错的时候,孩子对于别人的过错也会表现得比较宽容。这个宽容心就是我们大人养成的。
如果我们对错误赶尽杀绝,不允许孩子犯错,他就会想尽办法去欺骗你。
爱因斯坦说过:“不曾犯过错误的人,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
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个双胞胎的大脑图显示:同一个父母带,同样的教育方式, 但是大脑结构却显示不一样
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间能力好的人往往语言能力不怎样;语言能力好的,空间能力常较差。
也就是说,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都好,所以我们不必去苛求孩子。
爱因斯坦的脑在他死后捐了出来,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他在掌握空间的顶叶聂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
但是爱因斯坦到三岁才会说话,如果生活在现在,会被认为语言迟缓,他的私人书信及日记被公布后,有人认为他是阅读障碍者。
他的右脑比较发达,很可能跟他左脑功能不甚强,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处理讯息有关。
因此,家长不能总是将自己的孩子贬低到尘埃里,总是贬低孩子,有一天孩子就会真的低到尘埃里。父母应该顺其自然,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短处。
重要的是有什么能力,而非缺乏什么能力。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建设属于孩子的正向循环。
孩子的自制力是成败的关键
曾经有实验追踪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这些婴儿已经38岁时。
研究结果显示:决定他们成败关键因素是自制、正直和毅力。
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举个例子:小提琴大师与生手的大脑对比发现,这两者大脑里面构造不一样,是因为小提琴大师每天的反复练习造成的。
勤能补拙,著名的“一万小时原理” 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制订规则和底线。
规则和底线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因为他需要知道什么情况是底线,会得到怎样的反馈,这样才会有安全感。
在规则以内,他的活动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没有规则,他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踩到底线。
我们前面也说过,小孩子最害怕没有安全感。
今天家长打牌赢了,心情好,给小孩子一百块。第二天,打牌输了,看见小孩子就生气,打他一耳光。这种就太可怕了,因为家长的行为他无法预期,就会无所适从。
孩子是通过别人管理才能学会管理自己,没有外在的控制就不会有内在的自制。
如果你要去市场,事先就要和孩子说好,只能买一个玩具。去了以后,选他喜欢的一个玩具。
可是市场会把糖果、口香糖等都摆在结账的地方,小孩子一看到就可能要闹了,要买糖。这时候怎么办?
我们可以借鉴一位美国妈妈的一个做法。这位美国妈妈把孩子抱出去,放在汽车安全座椅上,等待他哭完,平静下来,再和孩子讲道理。
我们做过实验,两岁的孩子哭两分钟,五岁的孩子哭五分钟没有问题的。小孩子没有那么傻的,不会哭给空气听。孩子是知道是非的,他只是要测验你的底线在哪里。
父母所制订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相反的,这会形成一种规矩,让他们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
要想孩子学的好,需掌握这三大法宝
游戏
现在很多家长有着深深的焦虑,总是想让孩子多学点。
小小的婴儿,从摇篮里一醒过来就开始放英语录音给他听。
其实,游戏才是学习的好伙伴,而最好的游戏就是和同伴玩。
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哪怕是会说话的机器人,按下按钮,它也只是会说“Hello”,再按一下按钮,会说“How are you”。
但是人不一样,孩子跟朋友玩的时候有各种可能性,我们甚至看到两个孩子没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对方的手。
我们有些家长对待孩子,总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个小时都在念书。这其实是不对的。
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是学习的伙伴,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儿童游戏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
孩子游戏的时候,想象力在发挥,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
会玩的孩子其学业成绩也会比较好,EQ高。如果你太凶,就没有人喜欢跟你玩,太懦弱别人就要欺负你。这些都可在游戏中感悟习得。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
小时候不会跟别人玩的孩子,长大后只会玩电子游戏,因为只有电玩这种没有生命的玩伴能够忍受孩子重复、不合理的咒骂和殴打而不离去。
运动
人在运动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
我们知道,医生给多动症孩子开的药叫利他林,是为了增加患儿大脑的多巴胺,增加自控能力。
对忧郁症的患者,医生会开百忧解,是为了让患者大脑的血清张素增加,因为血清张素可以镇定情绪,有助于缓解焦虑。而正肾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较专注。其实这些药物带给人的东西,通过运动就可以得到。
并且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一直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大15%,其重量多了9%。
在对老鼠的研究中,一直保持运动的两岁的老鼠——相当于人类90岁,它的大脑和6个月的老鼠一样年轻。
所以,小孩子在运动后去做功课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运动后,大脑会分泌大脑的营养素BNDF——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长出新的分支。
此外,运动还使大脑年轻。有运动的两岁老鼠大脑与六个月大的老鼠一样年轻,有运动的老鼠大脑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与DNA比较少。
广泛阅读
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
阅读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式,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阅读比说话快3倍。同时,阅读改变大脑。
大家知道我们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
曾经有一次我们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试题目就是:从演化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们和黑猩猩的现状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差异在于我们有文字的传承,我们有阅读的能力,我们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动物。
牛顿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阅读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背景知识决定你所看到的东西。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读课本就够了。
错!我用一个实验来证明背景知识很重要。
大家看这张图,上面有12、13、14三个数字对不对?但是当图中出现了A和C的时候,你认为中间的那个是13还是英文B?同样的讯息,因为你的背景知识不懂,所以你的解读就会不同。
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
阅读可以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
那么,如何增加阅读能力呢?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加阅读能力的方法。
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为凡是走过都会留下痕迹,广泛阅读会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而背景知识,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
作者:洪兰,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现为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先后到大大小小超过一千所中小学进行推广阅读的演讲。
原标题:孩子大脑发育的三个核心秘密
来源:明教育 國學養心文化大講堂
提供支持
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动动金手指传说出去
以上图文并不一定代表本站观点
有想法,欲续写,发布在下面的评论区
点击主页最下端“电脑版”或“手机版”,可自由切换观赏,获得更多资讯